|
苦茶子油分三類
茶樹採摘的茶子(茶樹果實)均為熱壓居多,俗稱為茶仔油
製作茶葉的茶樹開花、結果,這種茶子一般稱之為『食茶子』,食茶子壓榨出來的油稱為『食茶油或茶仔油』。茶仔油腥
味較重故均炒熟後、搗碎,才壓榨,茶仔油較濃稠,淡咖啡色,除了煮菜外,古時老阿嬤還拿來當髮油喔!
大粒種苦茶油仔
大粒種苦茶樹在苗栗獅潭、大湖、草嶺等地有種,原料99%來自於中國大陸,台灣生產約1%左右。由於大陸原料品質難以
控制,故大部分炒熟後壓榨成熟油,熟油因高溫釜炒,許多元素被破壞,品質次之。
小粒種苦茶子
小粒種苦茶樹在新竹縣的關西鎮、新埔、橫山、芎林、峨嵋、北埔鄉的大林村、南坑村、外坪村、大湖村、南埔村、水祭
村均有少量種植,目前各鄉鎮所產的小粒種苦茶子幾乎是送到“膨風茶文物館”統一收購或帶工,依冷壓法壓製成品後,
才帶回家分送給兄弟姊妹、親戚好友享用,有剩的才有得流出市面分享呢!
純正冷壓苦茶油設備,在921大地震之前,台灣還有三套,可惜在921大地震時,東勢的兩套已無法使用,台灣全省冷壓苦
茶油設備,目前還完好繼續生產使用的,僅剩北埔膨風茶文物館這套,可說是『國寶級』了,故在原料有限、設備僅有的
情況下,冷壓苦茶油更顯珍貴。 |
|
冷壓與熱壓 |
大粒種、小粒種 |
 |
 |
|
<TOP>
|
|